口罩佩戴超4小時,會成為細菌培養皿?
近日,隨著德爾塔變種新冠病毒的入侵,國內各地再次出現疫情。很多城市剛剛看到摘掉口罩的希望,又重新戴了起來。
其實冬天戴個口罩能保暖,但現在天氣還是很熱,戴著口罩會更熱,可能出門一趟沒多少時間,滿臉都是汗口罩也快濕透了……
更糟糕的是,如果佩戴不當,還會引發包括皮膚問題在內的一系列問題。
有的人可能還會問,口罩戴時間太長了會感到憋氣,該怎么辦?
最近上了微博熱搜的還有:口罩佩戴超4小時,會成為細菌培養皿!
這究竟是不是真的?
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天氣比較熱的時候,口罩的那些事。
預防新冠,口罩如何選?
首先要考慮口罩的過濾能力。比如我們看到市面上有N98,N95,這個數字就代表了口罩的過濾能力。口罩的過濾指標越高,意味著口罩的防護效果越好。
但是,過濾能力強,也意味著佩戴口罩的舒適感更差,更“憋氣”。
因此,在日常環境下,如果你身處的不是高風險區域,那么一次性醫用口罩已經可以滿足我們日常的防護需求,并不是非要N95才安全的。
目前我國口罩供應充足,買到口罩比較方便,那么,你手里的口罩是否合規,質量是否有保證呢?該如何挑選質量合規的口罩呢?
可以遵循“一查,二看,三聞”的原則。
“一查”:在口罩的外包裝上,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注冊證號,大家可以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網站上面去查詢這個注冊證號,看是否和你口中的口罩品牌規格一一對應。如果沒有這個注冊證號,則說明這個口罩資質不合格。不具備足夠的防護能力。
“二看”:用剪刀剪開一只口罩,可以看到中間是有一層叫做熔噴布層。而這層也是決定口罩防護能力很重要的功能層,如果沒有,那么則說明這個口罩不能夠很好的保護你的健康。
此外,也可以看一看口罩的制作工藝。耳掛是否對稱?彈性是否良好?口罩是否有毛刺兒?表面是否平滑?這些都決定了口罩的工藝質量。
“三聞”:合規的口罩應該沒有異味,如果能聞到口罩有明顯的異味,如發酸、發霉,則可能在生產或儲存過程當中出現了質量問題。這樣的口罩也盡量不要使用。
口罩的防護能力還取決于佩戴方式是否正確。洗凈雙手,拿出口罩,對折,將對折的金屬條中心點貼近鼻梁,佩戴口罩,然后捏緊鼻夾,調整整個口罩和面部的貼合度。如果發現你佩戴口罩的時候口罩兩側透氣,則說明這個口罩的尺寸不適合,應立即更換。
口罩戴4小時會變細菌培養皿?
天熱的時候,佩戴口罩時間稍長,就會明顯感覺到口罩下的皮膚溫度因為空氣無法流通而偏高,加上呼吸的原因,口罩內也會漸漸潮濕。因此,在口罩覆蓋的區域,其實是一個綜合了高溫,高濕度,厭氧環境的“細菌樂園”。
如果長期不更換口罩,這種高溫高濕厭氧的環境會造成許多的皮膚問題。
我們的皮膚表面存在著各種細菌,在日常狀態下,這些細菌和我們的皮膚屏障之間維持著一個微妙的平衡,保持著皮膚的健康。
但是當口罩覆蓋時間過長,溫度和濕度增加,這種情況下,皮膚角質層的通透性會提高,會增加有害物質對皮膚的刺激,增加皮膚敏感發生的幾率。
此外,溫度升高,也會導致皮脂腺分泌更加旺盛,皮膚出油更多,導致膚色暗沉,毛孔粗大。
還有,導致皮膚痤瘡發生的痤瘡丙酸桿菌是一種厭氧菌,也就是說,在口罩覆蓋下的面部低氧環境,非常適合痤瘡丙酸桿菌的增殖,所以很多人戴口罩時間長了都會發現自己長痘痘,就是這個原因。
事實上,口罩的濕熱環境非常利于細菌增殖,且隨著使用時間延長,防護能力下降。但“口罩四個小時不換就會成為細菌的培養皿”的結論并不科學。
戴口罩出現皮膚問題怎么辦?
那么,如果已經出現了敏感或者痤瘡等皮膚問題,我們又該怎么辦呢?
首先,可以使用口罩墊來緩解口罩內潮濕的問題,或者在安全環境下隔一段時間摘下口罩讓面部適當通風,減低口罩的濕度,保持面部干燥。
其次,可以適當使用舒緩類,修復皮膚屏障功能的護膚品來緩解過敏癥狀,如果癥狀嚴重,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口服抗敏類藥物。
如果有痤瘡發生,可以選擇抗痤瘡的藥膏配合抗感染的藥膏涂抹,并使用含有抗痘功能成分的護膚產品。
除此之外,我們也要注意及時更換口罩。
一般情況下,一次性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的使用時長累計不超過8小時,職業暴露人員使用口罩不超過4小時。
如果在使用過程中,接觸過病人或者進入過高危場合,則口罩一旦摘下,必須丟棄,而不可重復佩戴,防止感染。
此外,如果口罩受潮,被污物污染,或者佩戴發現口罩與面部不貼合,則需要更換。
戴口罩的其他注意事項:
佩戴口罩時間長了容易讓人感到憋氣,是因為口罩的過濾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空氣的流通。
因此,在佩戴口罩的時候,不適合進行劇烈運動。
如果戴口罩時感到頭暈,缺氧,心率異常等不適,則應盡快轉移到安全區域,摘掉口罩通風換氣。